今年元旦前夕,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通過了水利部的技術成果審查。這讓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監、副總工程師鄭永良,稍稍松了口氣。鄭永良是該工程項目黃河以北部分的總負責人,過去一年他說自己神經一直繃著。
前不久,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獲得了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因抗疫貢獻突出,他還被授予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仝小林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奔赴武漢。抵達那天是大年三十,武漢下著小雨,濕冷。吃罷晚飯,仝小林在院子走了1個多小時。除夕夜,他關上空調、打開窗戶,只為感受新冠肺炎的發病環境到底是怎樣的,并從中醫角度考量:這個病,應如何治療?
一身深藍西裝,頭發中夾雜著灰白,既有科研工作者的氣息,又帶著企業管理者的范兒——無論哪種,都沒什么架子。
中國科技會堂采訪室,在兩盞大功率燈光“加持”下,身著西裝的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副院長陳亮額頭已經沁出了細汗。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五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的李東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他對火箭的愛與付出,都在詩詞中。
12月28日,手捧著一本本手稿,陳瑞森向前來慰問的海南省科技廳老干部工作處、機關黨委的同志分享著自己退休后充實豐富的生活。筆耕不輟,堅持學習,用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持久地進行自我教育,踐行新時代核心價值觀,書寫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的初心。
重1731克!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我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第三個成功帶回月壤的國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將這1731克月壤稱為國家特級文物,這是為什么?
這段時間,大家最熱門話題就是“嫦娥五號”成功登月的消息,除了采集月球西半球風暴洋區域的月壤樣品外,我們還將用特殊材料制作的五星紅旗插在了月球上,此外,同其他探測器一樣,“嫦娥五號”傳回了大量的照片,而不少網友在看到這些照片時,再次質疑美國“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真實性。對此,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針對網友的疑問做出了解答。
我們都知道,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的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送給我們一塊僅有1克重、黃豆大小的月球巖石樣品。當時,我們將這份寶貴的月球巖石樣品一分為二,一半展覽收藏、一半用于科學研究。那么,此次嫦娥五號帶回了足足2KG的月壤,我們又是怎么分配的 ?聽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告訴你。
為什么嫦娥五號采集月壤的地點和美蘇不一樣?“必須不一樣。”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之父”歐陽自遠說。
伴隨著月球背面新一輪的曙光,在月球“沉睡”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 [詳細]
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經過30年發展,浦東從昔日阡陌農田變身為一座功能集聚、... [詳細]